神农田园新型的CSA模式被越来越多人认可,作者冯何松等在深入研究后,形成本论文,于2014年9月发表在《安徽农学通报》。感谢他们为CSA农业的付出!以下是论文原文:
“社区支持农业”产销科普一体化模式研究
——以广州“神农田园”农场为例
冯何松 徐鹏举 刘伟锋
(惠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惠东 516008)
摘 要:随着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种矛盾关系下“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应运而生。该文从“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及其模式中的产销与安全健康、科教一体化模式进行论述,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食品安全;一体化
Study of Integration Model of Production,Marketing and Popular Science on 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Taking Guangzhou Shennong Fields and Gardens for Example
Fong Hesong et al.
(Huid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Huidong 516008,China)
Abstract:With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 for safe food,in this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because 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emerged frequently.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ion of 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its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and the integrated mod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Key words: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Food safety;Integration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等相继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民生的头等大事。“无污染”、“纯天然”的有机安全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开始与生产者直接合作,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因此以城市为依托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CSA)逐渐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建立起来[1]。绿色有机生态种植模式,从产业链源头解决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直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然而,“社区支持农业”CSA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仍存在大量的问题,制约着生态都市农业的发展[2]。
1 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优势、问题
1.1 概念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CSA)的定义是让农场和社区居民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消费者群体共同支持农场运作的生产模式。消费者提前支付预订款,农场向其供应安全的农产品,从而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是消除食品不安全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农产品贸易形式[3]。
1.2 优势 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较之传统农业有很大的优势。(1)加强城乡有效的沟通;(2)减少中间环节。在产销中做到每个环节可控,整个销售系统完全与外界隔离,封闭运行,降低运营成本,快速运输,保障产品品质。(3)在服务端,与消费者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营造和谐氛围。消费者将消费体验及时反馈,并进行合理的改进。
1.3 问题 优越的模式及可观的前景吸引了大量专业或者非专业的有机农业爱好者投身于此,但CSA的有机农业在国内有着内在、外在的不足和困难。首先,新行业的起步,困难重重。有机链条不完整,有机生产者无法控制上游生产资料供应的安全性,也难以保证下游分销商的可靠性。CSA模式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减少了销售环节的多层级分销成本,但却难以降低生鲜类物流的高昂成本,所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难以盈利。其次,大环境污染程度严重,环境适合有机标准的地块,离目标消费市场较远,不利于CSA模式消费者的现场体验和生鲜物流距离,且在一个大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小范围内按有机标准种植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第三,也是当下最难解决的问题: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当前社会信任关系脆弱,要做好有机农业生产、销售工作,关键要解决信任关系问题,这是对新农人提出额外的挑战。
2 “神农田园”CSA模式的实践应用
2.1 产供销一体化
2.1.1 种养结合,合理轮作 采取“鸭稻共作,菜-菜-稻”模式,利用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共生互利关系,充分利用鸭子的生物学特性,并运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措施,让鸭子与水稻“全天候”共同生长。发挥以鸭子为水稻“防病、治虫、施肥、除草”等作用,最终达到以鸭子捕食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草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部分有机肥代替化肥的目的。水旱轮作及休耕,缓解蔬菜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1.3 全程公开,增强信任 仅有质量过关的产品是不够的,更要做到使大家相信你的产品质量过关。为此,神农田园全程公开生产过程,从种子引用到田间操作、再到采收包装,每一个细节都通过现场察看、网站、微信平台、微博等工具展示在会员(消费者)面前,让会员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认证,最终自己相信、自己选择。
2.1.4 以销定产,节本增效 在CSA模式下,根据消费者订单,进行品种研究、栽培种植、产量分析,满足订单及消费者增长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克服市场经济非计划性的缺陷,在CSA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产供销一体化。确定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将不经过市场周转而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2.2 生产与科教一体化模式
2.2.1 科普教育,认识自然 合理规划园区,建立生产指导与科普知识宣传牌。与消费者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农事活动,家庭式参与。针对消费者群体主要为城市居民的特点,具体措施为:一是宣传普及。在田块中立宣传板详细介绍每种作物,大田作物和蔬菜种类等植物学的知识;并中英对照。二是农事体验。通过亲身劳动体验,体会到采摘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三是认识自然。从播种到中耕,再到收获,消费者家庭可以全程跟踪和体验有机种植,在农场中了解作物的自然生长及规律,以培养勤俭节约风尚和增强环保意识。
2.2.2 实习教学,培养人才 (1)培养新农人农业管理知识。通过整个农场的布局及生产管理,运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合理开发、配置、使用资源,优化生态环境,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增加值;(2)培养新农人农事操作技能。大多农业院校是围绕农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来展开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与实际生产结合不紧密,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通过各项大田实践,能极大地提高实习生在农业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新农人安全意识。坚持有机种植理念,明确农残和重金属污染等带来的危害,从源头开始避免污染源,杜绝种植过程中人为再次污染,培养以健康安全为第一的理念,进行人才和技术输出。
2.3 生产与安全健康一体化
2.3.1 科学化管理 为保证消费者餐桌上的蔬菜安全、健康,严格按照有机生产标准。在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资料、生产管理、产品包装和配送过程中,按照科学和无污染的原则严格控制。做到生产资料用前检测,禁用化学农药、化肥、转基因种子等。产品留样检测,产品采收包装后立即配送。
2.3.2 安全化服务 采用蔬菜田间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可追溯体系。(1)成立消费者安全监督委员会,通过各种监督手段,有效监督生产安全;(2)为确保产品追踪记录的有效性,建立生产记录体系并进行管理。生产记录包括农事记录、采收记录、用药记录、农作物生长状况、运输、销售等记录,实现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3)产品检测,会员自己检测或者委托第三方对每批次产品进行重金属和农残检测;(4)给农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休闲体验的场所。
2.3.3 可持续化发展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CSA)的农业是把农业建立在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的,利用有机肥和农家肥,优质水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互作共生关系,包括生物防治,轮作套作种土壤休耕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常规农业生产体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与讨论
(1)目前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追求安全食品的意愿越来越强,在此环境下形成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CSA)可以缓解部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安全性的质疑,自发式的参与,重新建立信任,因此,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可为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当前大多城市居民孩子对于作物生长等自然知识,只有书本相对抽象的认识,而对其理性的认识较少,因此,社区支持农业模式(CSA)可以长期开展农场体验活动,加强认知,可以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意识。
(2)目前,社区支持农业模式(CSA)正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摸索时期。在此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和难题,比如市场信任关系薄弱、农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偏高,认证难等。模式的多元发展有待进一步摸索。
(3)加强有机农业知识的普及,参与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更加了解有机农业,不仅实现食品安全,而且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应充分发挥CSA模式的安全、社会服务的特性。
参考文献
[1]屈学书,娇丽会.我国社区支持农业(CSA)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9):214-217.
[2]李良涛,王文惠,王忠义,等.日本和美国社区支持型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02):97-102.
[3]Field house P.Community shared agriculture[J].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1996,13(3):43-47.
(责编:徐焕斗)